江南app官方入口专注工业激光冷水机全国服务热线: 400-600-2093

改革开放四十年|玉林的记忆

来源:江南app官方入口    发布时间:2024-07-15 21:08:46

  说起玉林,其实这是一个很有历史记忆的名字:三国时期这一个地区是蜀国军师诸葛亮屯集御林军的营地。跟着时间的推移老地名御林坝被改成了——玉林。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都的区域划分并不明确,整个成都一环以外都是一块原生态的平原,随着经济的发展,成都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西南方向修建了成都的第一个小区“玉林小区”。

  从此,玉林成了人们舒适生活的区域,跟着时间的推移,玉林成了一种生活情怀,成为成都社区生活传统与新生的代表。

  玉林街道办事处是这个成都市主建小区的第一个试点,我们就借现在玉林北巷三公司办公楼上的两房间来进行办公,刚来的时候就只有我三个人就负责这个街道,这边有个办事处了, 大家都很欢迎我们来。

  1987年的7月份,调起来过后,我们经过半年的筹建,把玉林办事处修起了,派出所修起了,然后才成立的玉林办事处和派出所。

  当时我到玉林办事处的时候,整个这个地区除了有一些分散的单位还没有完全形成街道,周边都是农田。

  玉林街道办事处从1986年底开始筹建,由跳伞塔街道办事处代管。1987年7月开始,巫立清正式接管街道管理,共有工作人员十一名。

  在玉林街道办事处建立起后,城市面貌逐渐显现,一栋栋水泥楼栋拔地而起,曾经靠耕种卫生的农户有了新房,当地单位也有了自己的居住区,因此整个玉林街道以居住区为主。

  1988年以后,逐渐的各个单位就修建一些居民住宅区,单位的住宅区是最多,这无线电一厂都是我们的老单位,无线电一厂这些等等修了很多居民住宅区,逐渐也就形成了街道。

  但那个时候的菜市场,还是以街为市,因为居民需要。那个地方就需要有购买生活用品地方,那时在玉林街上面有一些店铺,整个其他生活的那个购买还有别的服务都还没完全跟上.....

  后来这些单位就把墙打开了,然后就形成了商铺,形成这些商铺过后,然后就以一条街为主,打造绿化,开展一些活动。

  而如今的玉林街,商铺云集、花草丛生,整个居民楼和街道仅一墙之隔,每条街清晰可见,完全看不到任何街面摆摊的现象。

  原来玉林都是棚棚卖肉的,街上就跟乡村一样,就摆(摊)地下有鸡蛋那些摆着,乱七八糟的,但是现在街道通通畅畅舒舒展展的。

  玉林这一个地区十分的有那个老成都的记忆,但是因为跟着时间的变迁,玉林慢慢的它变老了变旧了。

  所以有了这个花开玉林工程,这个花开玉林工程最早的提出实际上就是说想通过一些软性地美化方式,使一些巧劲让它整个街巷的风景更好,让整个这个环境更加提升,所以说当时我们以玉林上横街,很短的一条小巷子做了第一期的工程,所以花开玉林最早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玉林街道从最初的只有居住区,慢慢地过渡到网状型的道路,路线清晰、交通便利。

  如今,在新一代玉林工作者的努力创新中,推出的“花开玉林”工程,为当地居民营造了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当前这条玉林街,也在今年成都市评选“最美街道”活动中,以最高票夺得桂冠,成为成都最美街道。

  而在玉林街道,以墙为画、以街种花的街道还有很多,街道已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果仔细观看墙面上的绘画,不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我们也能找到关于玉林的故事。

  这个玉林是根据老地名御林坝的谐音而成。追溯到三国时代,这一个地区是蜀国军师诸葛亮屯集御林军的营地。跟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就演变御营坝的名称,后又将御营的谐音为御林;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的时候,又将御林改为同音字玉林,就是现在的“玉林”。

  近年以来,玉林街道打造文明社区、文明院落、文明家庭等不同主题,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座谈活动,形成玉林街道文明之风深入人心。

  他们现在这个文明院落还有规章制度,原来我们没把规章制度搞起,只是说搞了哪些好,然后开会总结表彰命名挂牌,后面赖永安、侯永东调来我就退下来了。

  1990年4月份我从区的有关部门调到这个玉林街办办担任主任。当时正是遇到在进行全国的人口普查,去了过后,整个来说它作为这个新的一个居民小区,看来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1990年的下半年新区成立了,那个时间武侯区建立了。

  我们这个玉林是从当时的东城区整个一下划过来,建立了新区过后我们就属于武侯区了,逐步的走上正轨。也就是说在管理玉林的一个辖区街道办,你既要抓经济还要抓这个城市管理是个重点,经济也是重点,同时也还有一个文明建设。我以前是在区里也是搞文明建设的,所以我到这地方去肯定牵涉到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单位这些内容。

  伴随着文明小区的建设,居民的生活日趋稳定,人民对美好的需求也会逐渐升高。因此,丰富业余生活的文化活动也从当时开始发芽生根。

  形成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也跟在当时的文化站开展在辖区开展这个文化活动,这个群众的文化活动有很大关系,这个文化站以前是一个坝子,有一个水塘,有一个影视店,居民就在这里做早操,搞点活动。

  后来因为这个玉林小学修起了,幼儿园修起了,这一个地区我们就把它改造成功,就修了房子,三楼就是文化站,青少年活动和老年活动都在这儿。

  现在的玉林市场整个范围就是过去的文化站的范围。曾经还组织就是有关于文化人士开展一些活动,比如书法活动这种,那时候作为玉林的文化站来说还做的比较可以,因为第一个有那么大一个场地,还开发了一些班级。

  后来是因为整个城市管理的需要,把那个以街为市的农贸市场要搬进室内,把以街为市的室外市场改为室内市场,那个地盘又没了。但是作为文化站开展活动需要场地的问题,就把三楼作为开展这个文化活动的一个阵地了。

  如今文化站虽然少了一份文艺,却多了一份悠闲。玉林街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文化活动并没有削弱,而是遍布每个社区聚落。

  在玉林街道的八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都有不同文化课程,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自己的家门口找到兴趣相投的活动。与此同时,玉林街道仍在不停地改进革新,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陈出新,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在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上过的更加充实。

  玉林它是个老小区,它就是全是熟人社会,居民相互之间就有很多的这个感情。社区有什么有意思的活动,大家共同就参与进来了。

  我们考虑到了我们八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依托这个特色实现我们这个文化聚落星罗棋布的计划,所以我们在2017年做了第一期十个文化聚落的建设,这十个文化聚落分别根据各个社区的条件分别为属于不同的社区,然后逐步的把各个社区的文化也做起来了,这是文化的一条软实力线。

  与此同时,就是我们的花开玉林从上横街出发一直延续出去,包括我们的玉林街、玉洁巷等等十多条街巷逐步的提升!所以说这个花开玉林它不单单是一个种花草的过程,我们当时提了是用花草点亮街巷,文化浸润生活;我们大家都希望我们的街巷和院子里面有花香有草香,进院子里面有果香,那群众也会有更加的幸福感的提升!

  我在这里住了30年了,环境变化太大了,太可以了。特别是玉林街打扫的好,还有我们现在各个巷子都是绿化这些,特别是院落,现在就是从前年开始的这个院落改造,简直弄得巴适得很,一个文化氛围,一个是环境改造,这样的绿化真正是一个公园城市。

  1993年巫立清老人写下了一片名为“我爱玉林小区”的文章,作为祝贺党七十二岁的生日礼物。

  在她在文章的最后说到“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之一,是参与了创建玉林小区。我的最终愿望是将来有幸长眠于这块土地的绿茵树丛之下。”

  一句简单而朴实的语言,叙述出了对玉林的爱,更说出了无数位见证玉林改变的居民心中的话。